在治疗血管瘤方面,相信有很多的患者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种症状是血管瘤还是脉管畸形。病种的不确定,给我们的治疗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何科学鉴别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婴儿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发于头部,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在过去由于对两者的分类和诊断比较混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少的痛苦。

(一)血管瘤
血管瘤是血管组织错构、畸形、瘤体增生而形成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血管瘤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其原发性占约75%,即先天太盛,多数在婴儿期出现。血管瘤可发生人体各部位,如颜面、四肢、胸腹等体表及脑、肝、胸、腹腔等部位。
(二)脉管畸形
胚胎性血管畸形网络,因其所在的位置不同和与循环血管的连通不同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成熟程度不同,有的畸形血管网络出生后不再出现增生和消退自愈现象,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各种脉管畸形。脉管畸形相当少见,其发病率约为,但脉管畸形是不能自行消退的。
(三)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鉴别
Muliken和Glowacki根据血管内皮生物学特性、病理组织学特点、细胞动力学和临床表现将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两类的主要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与症状不同。
血管瘤出生时通常未发现血管病变,而在出生后几周内才变得明显,有30%-40%出现红斑样血管病变;而脉管畸形出生时就有,但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
2、两者增长的特点不同。
血管瘤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特别是在出生后第一年,尽管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能破坏周围组织,有些血管瘤呈浸润性生长,从而造成儿童美容缺陷,另外也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因此,出生后如发现有血管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和时机。其脉管畸形与身体发育成比例增长,没有自行消退的迹象。
3、细胞学表现不同。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细胞学表现不同,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丰富,肥大细胞增多,多层基底膜,细胞培养有毛细血管形成;而脉管畸形的血管内皮扁平为结构更新,肥大细胞数正常,单层基底膜细胞很难培养。
近几年细胞标记物已应用于临床,增殖期血管瘤患儿尿碱性成纤维因子升高,而正常婴幼儿和脉管畸形患儿尿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水平很低或无。
4、血管造影中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血液动力学特点不同。
血管瘤表现为局限性密集小叶,而脉管畸形则表现为弥散无实质,有低流速损害和高流速损害之分。低流速损害包括毛细管畸形、淋巴管畸形及静脉畸形,影像可见静脉石和管道扩张;而高流速损害包括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以及动静脉瘘,影像检查可见动脉粗大、扭曲伴动静脉短路现象。
(四)明确病种,科学治疗
对症治疗是我们医学者治疗疾病的理念。唯有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患者的诊疗方案,才能为患者重拾健康。
对于脉管畸形与血管瘤的治疗,我们建议脉管畸形的治疗需结合病变部位、大小和回来速度综合评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对于血管瘤的治疗,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精密的诊断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帮助确诊,以明确血管瘤的类型。
不同类型血管瘤生长特点及对人体的危害不同,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及考虑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其次,体格检查应明确是否已有血管瘤并发症或血管瘤性综合征,是否存在除血管瘤意外的其他危险因素,以便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